贊助商鏈接 |
金春娣向記者述說她和丈夫張勝榮承包土地的經(jīng)歷:“1993年,村里來了幾位新疆人,承包了幾塊土地搞農(nóng)產(chǎn)品種植,但沒有種出名堂,于是,他們便將土地拋荒后離開了。當時,村里對拋荒現(xiàn)象十分重視,村干部便挨家挨戶地勸說,希望有村民能將拋荒地承包下來,卻很少有人付諸行動,我便和丈夫承擔了耕種。”
土地是農(nóng)民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。上世紀90年代那會兒,工業(yè)經(jīng)濟的發(fā)展讓很多農(nóng)民走進工廠,不愿意種地。眼看著村里拋荒的土地越來越多,張勝榮心里非常著急,他一直在尋思著,能否將這些拋荒的土地整合起來,讓土地成為農(nóng)民致富的根基?
隨后,張勝榮和金春娣商量,要去種植村里邊遠處的拋荒地,但是金春娣并沒有答應(yīng)。張勝榮便自己偷偷地干了起來,先從最早拋荒的2畝土地開始,到后來又負責(zé)了4畝拋荒地,兩三年之后,他耕熟的拋荒地就有7畝之多。
1996年前后,遠在鎮(zhèn)江花鳥公司供職的舅舅回家,向張勝榮一家介紹了種植苗木的前景,一家人才開始種植雪松,又從宜興購買了蜀松等高桿樹苗回家種植,從2畝地到4畝地又到8畝地……等到樹苗長大了,金春娣便帶著幾棵苗到集市擺攤,有苗木經(jīng)紀人路過,總會打聽她的樹苗來源,一時間,他們家種植的高桿樹苗供不應(yīng)求。
“幾乎每個路過的苗木經(jīng)紀人都會到我們家拿貨,這也為我們種植苗木帶來了希望,更加堅定了依靠種植苗木發(fā)家致富的念想。”金春娣說,她從起初的抱怨種植拋荒地,變?yōu)橹鲃訉ふ腋嗟耐恋胤N植苗木。漸漸地,金春娣一家依托栽種苗木蓋起了樓房,為兩個兒子置辦了家業(yè)。
后來,金春娣看到了種植苗木帶來的變化,又承包了村里的其他閑置用地,成了當?shù)氐姆N苗大戶。金春娣一家苗木種植得紅紅火火,帶動了全村人一起行動。于是,大部分村民都在自家的地里開始栽種苗木,很多本村的農(nóng)民更是從廠里辭職回到村里,也開始搞起了苗木種植。
隨著苗木種植的越發(fā)紅火,在陸家村早已沒有了拋荒地。“土地是最可靠的,你付出了勞動,它便給你回報,F(xiàn)在,我們村的土地租金也越來越高,我們也愿意繼續(xù)耕種在一線,用我們的辛勤汗水換回我們的幸福生活。”金春娣如是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