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97苗木網(wǎng)

高品質(zhì)杜鵑培育技巧

放大字體  縮小字體 發(fā)布時間:2018-06-20 16:17:13 更新時間:2018-06-20 16:17:47   瀏覽次數(shù):4400
 杜鵑花,又名映山紅,是我國十大傳統(tǒng)名花之一,有花中西施之美譽。其栽培歷史悠久,園藝品種極其豐富。由于它枝葉稠密、四季蒼
贊助商鏈接
  杜鵑花,又名映山紅,是我國十大傳統(tǒng)名花之一,有“花中西施”之美譽。其栽培歷史悠久,園藝品種極其豐富。由于它枝葉稠密、四季蒼翠、花色繁多、鮮艷奪目,以之布置園林無處不可,用作盆栽隨處相宜,極具觀賞價值,深受人們的喜愛。
 
繁殖方法

繁殖可采用壓條、扦插、嫁接及播種等方法。播種成苗較慢,除培育新種外,一般不采用。
  壓條 4月至5月選用植株中部健壯枝,在分枝點6厘米至7厘米處,進行環(huán)狀剝皮約3厘米至4厘米,以傷及木質(zhì)部為度。用塑料薄膜包扎呈口袋狀,袋內(nèi)填充培養(yǎng)土,經(jīng)常保持土壤濕潤,一般到10月至11月便可切割移植。
  扦插 6月至7月進行嫩枝扦插。選當年粗壯、節(jié)間短的枝,剪成3厘米至5厘米長的插條,頂部留葉2片至3片,扦插在疏松而富含腐殖質(zhì)的酸性土壤中,插后保持溫度25℃至30℃,并蓋簾遮蔽陽光,經(jīng)一個月左右生根。幼苗在次年春天移植上盆,第三年即可開花。此法成活率頗高。
  播種 開花時進行人工授粉,收獲種子。常綠樹種當年及時播于溫室,落葉樹種可貯藏到春季進行播種。播種土壤以杜鵑生長地的山泥為最好,也可用酸性腐葉土和壤土各半混合后使用。因種子細小,要仔細播種在溫床上或花盆內(nèi),保持18℃至20℃,約半個月后發(fā)芽,培養(yǎng)5個至6個月即可移植。
  分株嫁接 嫁接法主要用來繁殖名貴品種,成活率可達90%以上。一般在4月至8月用兩年生粗品杜鵑作砧木,采用嫩枝劈接。嫁接后40天至50天即可成活,約60天剪離母體。冬季移入室內(nèi)陽光充足處養(yǎng)護,1年至2年可開花。
 
土壤及容器的要求

杜鵑適宜在肥沃、疏松的酸性土壤中生長,要求土壤排水、蓄水、通氣良好,腐殖質(zhì)含量高,有良好的團粒結構,營養(yǎng)豐富,保水保肥,pH值在4.5至6.5。杜鵑培養(yǎng)土可以從森林中選取天然腐殖土,也可用人工的方法配制。配制方法:落葉松3份、腐葉或雜草3份、草皮土4份,將其混合摻拌均勻,堆在一起腐爛而成;也可以到落葉松集中的樹林中,挖取表層落葉松腐殖土作為杜鵑的天然培養(yǎng)土。
  在露地栽培時,宜選地勢稍高而略有傾斜的地方,以利排水;也可與深根性的喬木樹種配植,既利于杜鵑根系生長,也可取得喬木樹種的蔽蔭。栽植時的苗木必須帶土坨,栽植穴宜大,栽時底部和四周多填肥沃腐殖土。
 
上盆與換盆養(yǎng)護

上盆以9月至10月(氣溫在15℃至20℃時)最適宜,3月花蕾尚未萌動前也可。上盆后置半蔭處,澆透水,保持土壤含水量約30%較好,若過濕易造成根腐。當杜鵑的葉芽萌動前,每隔20天施一次稀薄餅肥水(肥5%至10%,水95%至90%);開花后每隔一旬補肥一次(肥20%,水80%),促進新梢枝葉繁茂。杜鵑忌陽光直曬和夏季夕陽斜照。初夏至初秋期間,晝溫在27℃以上,夜溫在18℃的條件下,花芽才能大量形成。
  杜鵑根系擴展緩慢,不需年年換盆。但為防止盆土肥力下降,土質(zhì)結構變差,應每隔2年至3年換盆一次。換盆時間以開花后,即5月上旬至6月下旬最適宜,這時溫暖濕潤,是杜鵑生長最旺盛時期,換盆時傷些根也不太影響其生長。
 
澆水

杜鵑喜濕潤怕干旱,但不耐漬水,對水分特別敏感。生長期需保持60%至70%的相對濕度,臨開花時相對濕度可達80%左右。因此,蒔養(yǎng)杜鵑時要特別注意控制好水分和空氣濕度。澆水以酸性、清潔衛(wèi)生的河水或塘水為好,原則是見干見濕,重點澆透。要避免多次澆水不足,只濕表層土,形成“腰截水”,使下部根系缺乏水分,影響正常生長,但也不能過多澆水造成爛根。
  對于新栽盆或新?lián)Q盆的杜鵑,第一次澆水應澆透,一般應澆兩次,有時需要澆多遍才行。生長旺盛期、開花孕蕾期,要適當增加澆水量,但不要把水灑在花朵上,一般早晚各澆一次為宜。生長緩慢及冬季以保持土壤不干即可。判斷土壤干濕,不能只看土層表面,要用手觸摸土的干硬,手指無法掀動說明已經(jīng)很干燥,應立即澆水。如果是盆栽,盆壁顏色暗沉說明盆土潮濕,如果盆壁泛白,則應澆水。
  杜鵑對空氣濕度要求較高,經(jīng)常向葉面噴水可增加空氣濕度,降低溫度,在高溫季節(jié),應增加噴水的次數(shù)。
 
施肥

杜鵑的根系為須狀根,細如頭發(fā),故只要施肥濃度稍有不當,就會造成肥傷。特別是使用生肥、過量施肥及在高溫休眠期施肥,更會造成肥傷。
  施肥時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則。春季3月至4月施1次磷肥,每10天施1次礬肥水。5月至7月可每月施2次礬肥水,開花前每10天追施一次磷肥,連續(xù)進行2次至3次;ê笠1次至2次氮磷混合肥。
  盛夏季節(jié),杜鵑生長逐漸緩慢而處于半休眠狀態(tài),為防止老葉脫落、新葉發(fā)黃,不宜施肥。進入第二次旺盛生長時期,要追1次至2次以磷肥為主的液肥,以滿足其生長孕蕾的需要,施肥間隔約半個月,肥料一定要腐熟,并摻水90%。每次施肥以后,都要澆一次清水,并及時進行松土,以利通氣。冬季休眠、梅雨季節(jié)要停止施肥。
 
注意防熱御寒

杜鵑既怕酷熱又怕嚴寒,最適生長溫度12℃至25℃,氣溫超過30℃或低于5℃則生長停滯進入休眠狀態(tài),因此,夏季要防曬遮蔭,冬季應注意防寒保暖。
  夏季為防止陽光直射,可將花盆置于室內(nèi),但由于室內(nèi)光線太弱,通風和濕度不夠,有時會大量落葉,因此晚間應移置室外。
  冬季露地栽培,夜間應用薄膜遮蓋進行防寒,防止發(fā)生凍害。
 
修剪造型

杜鵑植株低矮,萌芽力較強,枝條密集,重疊橫生枝較多,不利通風透光,也影響觀賞。因此需通過修剪對植株進行調(diào)整,以保持完美株形。
  摘心多在幼株進行,人為地將頂芽摘除,或去掉一小段嫩梢,控制植株高度,促使側枝萌發(fā)。剝蕾是為控制開花過早、過多,減少養(yǎng)分消耗,從秋冬至開花前剝除部分或全部花蕾,有利于抽梢和培養(yǎng)樹冠。
  修枝一般在春季花謝后和秋季進行,去掉枯枝、內(nèi)向枝、弱枝和徒長枝及部分重疊交叉枝。根據(jù)株型的實際生長情況,可將杜鵑修整成傘型和寶塔造型。
  培育傘型,要讓下部主干多發(fā)側枝,并能向四周延伸,造型時先用粗鉛絲在盆上作成傘狀骨架,再將枝條均勻分布其上,用塑料條加以綁縛。開花時花朵形成一個大花球,十分美麗壯觀。
  培育寶塔型,要從定干時開始修剪,先對底層枝條進行整形,再向上逐層修剪,最后使整個株型呈塔形。
 
花謝后的管理

盆栽杜鵑往往會發(fā)生第二年不再繼續(xù)開花、甚至有的枯萎死亡的現(xiàn)象,其原因是管理不善造成的,所以加強花謝后的管理尤其重要。
  杜鵑花謝后應逐步放在有遮蔭的地方,并經(jīng)常噴水,讓它早晚有直射陽光曬到;ㄖx后及時剪去殘花和下部老葉,以減少因結果消耗的養(yǎng)分,促進生長及形成新花芽。花謝后根據(jù)情況翻盆換土,換盆10天后,每隔10天施液肥一次,以氮肥為主、磷肥為輔,宜淡不宜濃。進入11月份后,讓它多見日光,并注意通氣,不再施肥,盆土保持微濕即可。
  在早春新芽萌動前,還要對老齡植株進行修剪復壯。將枝條留30厘米左右,剪去上部。但應注意不可1次進行,可分期修剪,每次選1/5至1/3枝條短剪,這樣可不致影響到賞花。在修剪后應加施肥料和精細管理,以促進花蕾發(fā)育,使其進入正常生長狀態(tài)。
推薦閱讀:蜂糖李苗
添加到百度搜藏 添加到百度搜藏
 
 
[ 行業(yè)資訊搜索 ]  [ ]  [ 告訴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關閉窗口 ]  [ 返回頂部 ]
 
 
苗木行業(yè)圖文推薦
苗木行業(yè)新聞推薦
贊助商鏈接
苗木花木類新聞點擊排行榜
新聞特別推薦
 
 
APP應用權限 | 聯(lián)系方式 | 發(fā)展歷程 | 匯款方式 | 付費會員 | 廣告介紹 | 網(wǎng)站介紹 | 版權隱私 | 法律聲明 | 網(wǎng)站地圖 | 友情鏈接 | 網(wǎng)站留言 | 廣告服務
597苗木網(wǎng)是中國專業(yè)的苗木網(wǎng)站,每天更新最新苗木求購信息, 綠化苗木價格, 最新苗木供應信息和最新苗木資訊
ICP備案號:魯ICP備19004792號 1魯公網(wǎng)安備 37068502000062號
copyright @ 597苗木網(wǎng) 2019-2026版權所有. 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(jīng)營許可證:魯B2-2019004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