贊助商鏈接 |
“最多一天能發(fā)1000多單,全國各地哪兒的都有!”談起多肉植物的種植與銷售,田利萍笑聲剛落地,便喊不遠處正在忙碌的老劉過來。
老劉名叫劉德軍,田利萍的丈夫,雖然還不到50歲,但已與各類花花草草打了幾十年交道。“小時候雖然家里窮,但我特別喜愛養(yǎng)花,小院子里有百十盆,街坊鄰居都來觀看。”與妻子的快言快語不同,老劉說話有些靦腆。
“剛結婚時,他跟我講過,上小學的時候,村里有個老人愛種花,老劉還天天幫提水澆花。”田利萍在一旁插話。
這種愛好,直到2013年開始爆發(fā),夫妻倆先建了一個植物大棚,算是小試牛刀。第二年,兒媳婦王麗蔓一過門,就對田利萍說,“媽,農業(yè)想大有作為,得轉變種植結構。”話兒沒說完,一沓結婚彩禮錢遞上來。一看此景,上歲數(shù)的婆婆,也拿出了養(yǎng)老錢,支援田利萍創(chuàng)業(yè)。2014年,田利萍投入近100萬元,建起了7個多肉植物種植大棚。
“咱倆進入這個行業(yè),沒退路了,一起好好干吧!”“網絡咱玩不轉,讓他們年輕人干,你統(tǒng)籌管理,技術交給我。”夜靜時分,田利萍兩口子對話間,家庭分工便明確下來了。
天亮一見面,兒子劉同金扔下一句話:想干大事兒,得辦證,注冊公司。
“賣個花,辦啥證?”田利萍不解。
從規(guī)范化發(fā)展到開淘寶店、搞微商,兒子向母親做了一番互聯(lián)網功課。沒多久,河南豫封多肉公司成立。
都說頭三腳難踢,田利萍也算經歷了。流轉的土地需要錢,買花需要錢,管理也需要錢,連續(xù)三年她光投入,沒見收入。
始終不渝的執(zhí)著和堅持,終于在2016年開花結果,這一年僅現(xiàn)金就進賬100多萬元,田利萍至今還記得那個場景:活了這么多年,第一次見這么多錢!
自己加油干,政府也在全力幫。縣扶貧辦拿出幾十萬元,環(huán)繞大棚周邊修了7000多平方米的水泥路,還在大棚前面建了一個小廣場。由政府貼息,中國郵政銀行支持了50萬元貸款,田利萍用8個月就還清了。充分利用國家到戶增收項目好政策,田利萍2016年吸收32戶貧困戶入股,2017年是226戶,今年是100戶。
魯崗鎮(zhèn)有9個貧困村,正在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(zhàn)。“咱都是從窮日子過來的,能幫一把是一把。”田利萍與丈夫商量。對此,劉德軍是有切身感悟的,他7歲就沒了父親,全靠母親拉扯長大。
聾啞人孫建蔓一家日子過得艱難,丈夫有重病,兩個兒子也是聾啞人。從大棚里出來,還沒抖落身上的泥土,田利萍來到了她家,請她到大棚里干些零碎活,一天工資60元,還有大病保險。
村民王敬昆沒了父母,媳婦也有疾病,日子過得自然很難。今年春節(jié)前幾天,家家戶戶忙著購年貨,他家還沒買春聯(lián)。還是田利萍,買了一堆年貨,給王家兩個孩子買了幾身新衣服。王敬昆在大棚里打工,一天工資100元,一個月兩三千元。
如今,靠著32個多肉植物種植大棚,田利萍一家生活越過越好,也帶動了20多家貧困戶逐漸脫貧。今年,田利萍還當選為封丘縣唯一一名女性省人大代表。“在農村,只要腦子里有思路,腳下有力量,照樣能大發(fā)展。”一陣笑聲過后,田利萍又忙開了。滿棚的花兒,翠綠如玉,吸引著一撥撥愛花愛生活的人。
推薦閱讀:珍珠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