贊助商鏈接 |
杉木是我國南方特有的重要針葉用材樹種。為改變傳統(tǒng)“有種就撒、有苗就栽”的粗放造林方式,洋口林場建場伊始就確立了“科技立場、科技興場”的定位,通過遺傳改良,實現(xiàn)杉木豐產速生。1957年,建場的第二年,原福建林學院教授俞新妥首先在這里開展杉木種源試驗,開創(chuàng)全國杉木良種選育先河。
1959年,南林大副教授陳岳武與導師葉培忠來到順昌縣,與洋口林場開展合作,率先在全國開展杉木第一代品種改良攻關。
日復一日,陳岳武團隊進行嫁接培育、雜交制種、觀察記錄、子代測定等工作。
1966年,全國首個試驗性杉木無性系種子園在洋口林場打鐵坑工區(qū)建成。
1975年,洋口林場建成全國首個生產性杉木第一代種子園。
多年觀測數(shù)據顯示,使用第一代良種苗木造林,比一般杉木增產15%到20%,最優(yōu)家系子代可增產60%至70%。
1981年,陳岳武團隊的研究成果獲全國林業(yè)科技成果獎一等獎。
1987年,這項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?上В愒牢渥罱K未能親手接過這份榮譽。1985年,年僅50歲的陳岳武積勞成疾,抱憾離世。他的部分骨灰葬在洋口林場。
陳岳武帶的研究生施季森,接過了科研接力棒。
經過十數(shù)年潛心研究,施季森團隊在全國率先攻克杉木生長和木材品質聯(lián)合遺傳改良難題。第二代杉木遺傳改良在實現(xiàn)生長量累計遺傳增益達到30%~45%的基礎上,木材比重又提高8%到10%。
“我們把杉木育種由單純產量改良,推進到木材產量、木材品質、抗病性和養(yǎng)分高效利用等多性狀的綜合改良。”省林科院林業(yè)所所長鄭仁華,是施季森早年培養(yǎng)的博士研究生,也是福建杉木育種事業(yè)的又一接棒者。
2003年,洋口林場建成全國首個杉木第三代無性系種子園。此后,以洋口林場為起點,福建全面推進杉木第三代種子園建設。2015年,全省完成了杉木第三代種子園建設任務,累計建園6400多畝,比周邊省份領先5至10年。如今,福建杉木造林已普遍實現(xiàn)第三代良種化。
當前,洋口林場正推進杉木第四代遺傳改良。
60年,歲月變遷;60年,久久為功。參與洋口林場科學研究的人員,有3人被國家授予“有突出貢獻的專家”稱號,有20多人成為林業(yè)系統(tǒng)“有突出貢獻的專家”;林場累計主持或參加了130多項科研項目,獲得國家、部省級科技進步獎和重大成果獎26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