贊助商鏈接 |
“現(xiàn)代月季”之所以歷久不衰,風行世界,其中既有西方現(xiàn)代化的動力,又有東方古典的文明,共同交匯出光輝。色香不相讓,一起出紅塵。
中國月季到歐洲之前,莎士比亞就曾經說過:“花花世界唯月季最美。”那究竟為什么西方的月季還要借重東方品種呢?
話說在十八世紀中葉,歐洲月季主要是法國薔薇、千葉薔薇、白薔薇的后代,后來引進了大馬士革和麝香薔薇(圖一)———這幾種來源包含了所有歐洲的主流系列。這些月季以令人陶醉的香味而受寵聞名。
但是,它們的顏色范圍局限于粉紅色、紫色和白色之間的色譜。另外,不整齊對稱的花形和粗放的生長勢、一年一季花等,都具有局限性。這些月季就是因為香而普遍受歐洲達官貴人的喜愛,受到尊崇。直到貴族們發(fā)現(xiàn)東方的“薔薇”除了豐富的花色、矮小整齊的樹形、亮麗的葉子、帶有茶味之香,而且居然能季季開花!
1751年,瑞典植物學家奧斯貝克(Osbeck)從廣州把中國的月季‘月月粉’帶到歐洲,給了他的老師———林奈(Linné)一個大大的驚喜。
林奈一直認為紅朱槿(Hibiscusrosa-sinensis)就是來自中國的月季。但奧斯貝克發(fā)現(xiàn)的Rosa chinensis,讓歐洲見識了真正的“中國月季”。
1792年,帕森斯(Parsons)率先在英國商業(yè)化引進中國‘月月粉’,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(Parsons'Pink China),中國月季才逐漸被西方世界所認知。他們看重的是中國月季重復開花的能力和矮小緊密的株形,因此很快就傳到臨近諸國,并且隨其殖民權勢的擴張而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月季。
中國月季因此風行世界。十九世紀初,掀起了波瀾壯闊的“月季革命”,直接引發(fā)了現(xiàn)代月季的雜交風潮。例如在1828年,諾易瑟特(Noisette)和波旁(Bourbor)(圖二)雜交系列所帶動的四季花種系(Hybrid Perpetual),奠定了現(xiàn)代月季育種的基礎。
1930年,英國遺傳學家賀史特(Hurst)博士將現(xiàn)代花園月季的遺傳學追溯到了中國的4個月季品種———它們被譽為影響現(xiàn)代月季的“中國四大老種”。要想知道這4個月季品種的影響何其深遠,可以用海恩斯(Haynes)之月季史的一句話總結:“它們完全改變了月季的世界”。
追本溯源,若非西方“植物獵人”的眼光獨特,加上科學家和育種家鍥而不舍專業(yè)的用心,這4種月季的光芒很可能仍然藏在唐山漢水之間,而未被世界知曉。
1992年,英國著名月季專業(yè)作者菲利普斯(Phillips)和里克(Rix)來到中國,對西南地區(qū)進行了為期9天的薔薇考察,并寫了一本書。
他們企圖尋找東方古老月季和中國四大“種馬”中被疑已經絕跡的粉紅香水月季和黃香水月季。他們更加好奇的是,中國還有些什么未被發(fā)現(xiàn)的品種,以及最新研發(fā)的品種。
但是,他們首先發(fā)現(xiàn)的是‘和平’月季,以及幾種西方最流行和常見的野生薔薇種,如‘木香’、‘粉團’、‘峨嵋’、‘碩苞’、‘繅絲’、‘懸鉤子’等。唯在麗江見到大花‘麗江粉’(圖三)時才大為驚艷,而不致讓他們一無所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