贊助商鏈接 |
據了解,長興縣現(xiàn)有紅梅面積1.08萬余畝,品種60多個,約200萬株,惠及農戶2000余戶。每年銷往上海、杭州、南京等不同城市的紅梅達10萬株以上,年產值超2億元
歲愈寒則梅愈艷。長興紅梅的盛開,得益于“酷寒”的磨難。長興農民也是如此。
長興有著1000多年的青梅種植歷史,上世紀90年代初,長興青梅零售價最高達7.4元/斤,是當時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有效途徑。隨著青梅產量猛增,價格持續(xù)走低,到90年代末,青梅價格已跌至不到1元,嚴重挫傷梅農種植積極性。
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(xù)到2000年,當?shù)匾詤菚约t為代表的一批園藝家?guī)ьI村民調整梅花種植結構,引進國內外優(yōu)質梅花品種,研發(fā)梅花新品種,使得長興的梅花產業(yè)進行了第一次轉型升級。
當時,吳曉紅賣掉新房,以5元每株的價格,向農民買來本決意砍掉的老梅樹樁,所有人都譏笑他為“梅樁瘋”。
“把種了幾十年的梅樹砍掉,我認為很可惜,就嘗試做了幾個試驗,把美國、日本的優(yōu)良梅花品種引過來,高位嫁接,沒想到真的成功了。”吳曉紅說。
收了幾千株老樁后,吳曉紅又花300萬建起400多畝的梅花培育基地。為學習嫁接、造型等技術,他四處尋訪名師,還從國內外收集新奇特的梅花品種。終于在2000年的春天,幾千株梅花吐芳爭艷,百歲梅樁起死回生。
當初5塊錢的老樁,嫁接紅梅后,身價竟陡增千百倍。在吳曉紅的帶動下,長興梅農積極調整方向,觀賞梅產業(yè)很快在長興崛起。
林城鎮(zhèn)連心村村民鄭希強便是梅花產業(yè)轉型的一名受益者。2003年,鄭希強承包了40畝老梅莊種植梅花,2005年便產生經濟效益,年收入約60萬元。
十多年過去,鄭希強緊跟長興梅花產業(yè)一次次轉型發(fā)展的腳步,企業(yè)越做越大。他告訴記者,如今他承包了300多畝土地種植梅花,一年純收入達到150萬至200萬元。
從“果梅”到“花梅”,一字之差,卻讓長興的梅花產業(yè)重煥生機。據了解,從2003年至今,當?shù)卮迕窠柚坊óa業(yè)發(fā)展致富,十年間收入翻十余倍,村民年收入從2000至3000元漲至4到6萬元。
推薦閱讀:紅花繼木球